國內人造草纖維企業在逐漸發展起來
草坪業的發展越來越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國家幾乎沒有設立過專門的草坪研究課題,而2000年后國家863項目、奧運專項、植物轉基因專項和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都設立了草坪科研項目,對促進草坪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某些領域草坪草轉基因研究基本已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草坪公司也在廣泛開展草坪草品種適應性試驗、雜交選育、草坪建植、草坪施肥等的技術研究。
人造草坪場地具有非常大的優點,一直受到市場的青睞 人造草坪由于采用的是化學纖維材料,具有耐用、養護簡單、表面均一性好等優點,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面世后一直受到市場的青睞,尤其適用于對表面平整度及均一性要求較高的比賽項目。但其同樣也具有明顯的缺點,如硬度大、緩沖性能差等。因此,關于人造草坪與天然草坪的選擇問題,一直在運動場地的管理者、建造者及相關學者之間爭論不休。 養護管理相對于天然草坪,人造草坪僅需要一些簡單的養護管理即可。對于一些室內運動場或使用用途繁多的多功能球場,人造草坪省去了繁雜的養護管理,而且不用擔心因過度使用或氣候條件惡劣等而導致草坪退化嚴重。使用質量人造草坪由于采用的是化學纖維材料,而且以瀝青或混凝土作為基層,導致人造草坪硬度大、球速過快、反彈率過高,使運動員對球的控制難度增大。 人造草坪場地具有非常大的優點,毫無疑問地將會被越來越普遍地采用。國際足球界各機構及體育部門對人造草場地的推薦和打開綠燈,對推動人造草場地在炎熱地帶、高寒地區以及那些經濟條件不適宜種植天然草的國家和地區的普及運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草坪業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門欣欣向榮的產業
我國目前城市人均綠地擁有量僅5.29平方米,發達國家城市如澳大利亞的堪培拉人均70平方米,俄羅斯的莫斯科人均44平方米,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人均80平方米,相差十分懸殊。有人估算,按我國現有3億城市人口,不計新增的部分,平均每人增加1平方米的綠地,將新增綠地3億平方米。如果中國城市人均綠地擁有量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30-40平方米,增加量是驚人的。
中國基本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草坪草品種,如果育種就會涉及知識產權,需向外國交品種費;國外草種子實行分級管理,賣到中國的屬第三級,只能用于建植草坪,不適合再行繁育;種子采后清選設備和技術也是一大障礙,目前很難突破。草坪草的育種和制種道遠。